自中本聪在2008年于《比特币白皮书》中提出“区块链”概念,并在2009年开发第一个区块即“创世区块”起,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十年的时间中,区块链技术已有长足的发展,开始初步的进入应用领域、大众视野。而同时,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亟待更多的人来研究、解决。
区块链是借由密码学串接并保护内容的串联交易记录(区块),每个区块包含着前一个区块的加密散列、相应时间戳以及交易数据。它的优点都基于其去中心化的特点,得以在节点无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基于去中心化信用的点对点交易、协调与协作。举例来说,在现有的中心化信用系统中,交易行为都要通过某个中心化的机构来认证,而在区块链中,认证不是由某一个中心机构进行的,而是记录在每个节点上,是透明化、可追溯的。这样就为解决中心化机构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以及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优点之外,区块链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这里介绍其中的一部分:
- 人才匮乏。目前来说,尽管相应的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很快,但相关学术研究严重滞后。技术创新缺乏理论支持必然走不远,所以相关领域亟待学术跟进。
- 监管问题。以区块链这种去中心化技术搭建的交易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参与者的身份都是匿名的,这就和传统的交易平台完全不同了,传统的监管方式也无法再使用。因此,目前比特币的交易市场中充斥着洗钱、黑市交易的犯罪活动,这些行为如何监管也是需要在未来解决的问题。
- 安全问题,这也是区块链迄今为止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如基于PoW共识过程的区块链面临的51%攻击问题,和基于PoS共识过程的区块链面临的N@S攻击问题,更为安全有效的共识机制还需要人们的研究和设计。
- 效率。目前完全同步自创世区块至今的区块数据需要大于60gb的存储空间,而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中,即使是部分节点采用轻量化方案,还是不能完全解决此问题。同时,区块链的交易效率非常低,比特币区块链目前每秒仅能处理七笔交易,这就限制了区块链在大多数金融系统高额交易场景中的应用。最后,它的交易确认时间一般为十分钟左右(区块的生成时间),这在小额交易和时间敏感交易中是不可忍受的。
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
- 区块链1.0模式:以可编程数字加密货币体系为主要特征。加密货币以比特币、莱特币为代表,具有支付、流通的货币职能。
- 区块链2.0模式:以可编程金融系统为主要特征。是对金融领域的使用场景和流程进行梳理、优化的应用阶段,以以太坊、瑞波币等为代表的智能合约在这一阶段。
- 区块链3.0模式:以可编程社会为主要特征,是区块链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下的应用场景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模式并不是演进式发展的,而是并行发展的,在区块链2.0乃至3.0已开始发展的背景下,区块链1.0模式的数字加密货币体系实际上仍远未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部分区块链的项目已初步有了一些简单的应用场景,如通过以太坊网络、BTS平台等发行一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项目,但是数量还远远不够,覆盖的应用方向也很少。可以说人们通过比特币认识了区块链,但是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数字加密货币领域,它在数据存储、鉴证,金融交易,资产管理和选举投票等方面都有广大的应用前景。总的来说,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在积累阶段,它的潜力是巨大的,也许,在未来它不仅能改变我们的交易方式,还能深入的影响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改变整个社会。